烟台山医院东院手外伤一科成功实施了全院首例淋巴静脉吻合术,为一名女性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这项手术标志着医院在肿瘤术后继发性淋巴水肿治疗方面进入了微创外科精准治疗的新阶段。
许多肿瘤患者在经过淋巴结清扫术后,会遭遇淋巴管循环的破坏,导致淋巴液回流受阻,出现四肢肿胀、疼痛,甚至皮肤纤维化及肢体畸形等症状。该名患者曾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但不幸的是,这之后她出现了右上肢的淋巴水肿,尽管尝试过压力带治疗,却难以坚持,肿胀情况逐渐加重,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在东院手外伤一科,负责人付胜强发现她的淋巴水肿已接近Ⅲ期,迫切需要治疗。经过详细的术前病例讨论,科室决定采用“骨折治疗与淋巴静脉吻合术”同期进行手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付胜强指出,由于患者长期的淋巴水肿,其皮下淋巴管部分失效,且残存的功能性淋巴管较为纤细,增加了手术难度,但这是改善患者病情的最佳时机。
手术在下午5点开始,患者的皮下淋巴管直径仅有0.1-0.3毫米,肉眼几乎无法辨识。手术团队借助ICG造影技术准确定位淋巴管,然后在显微镜下逐层分离组织,寻找可供吻合的淋巴管与伴行静脉。为了确保吻合效果,团队掌握了“端端吻合”与“套入缝合”等技术,最终成功完成了11组淋巴管与静脉的吻合,手术持续了8个多小时。
术后一周,患者的右上肢上臂周径缩小了1.25厘米,肢体肿胀显著减轻,其皮肤正常纹理也逐渐显现,手术效果令人满意。付胜强表示,传统综合治疗往往需要患者长期坚持,但许多患者因无法承受而中断治疗,导致病情反复。而淋巴静脉吻合术的成功实施则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超级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使淋巴静脉吻合术展现了新的治疗潜力。该技术结合了手术显微镜的超大放大能力和超显微器械,能够处理直径低至0.3毫米的细微血管与淋巴管。东院手外伤一科的医疗团队不断学习,已经形成了以综合治疗为基础、以超级显微外科手术为特色的新模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近期,东院手外伤一科成立的淋巴水肿(手足)门诊,专门为乳腺肿瘤、妇科肿瘤和腹部肿瘤等术后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提供全面评估、保守治疗到手术干预的“一站式”服务。通过这样的努力,患者将可以在健康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而Z6·尊龙凯时也将持续关注和参与此类医疗创新,助力患者的康复之路。